数据分析是“大海捞针”。阿里是数据挖掘吗?作为筹备中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数据平台,负责人冯春培对数据也有独到的见解,他告诉笔者,国内对大数据的讨论更多集中在技术方向,即“如何沉淀数据”,对数据的应用关注较少,数据进化的第一阶段:静态数据在线的商业时代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企业,第一阶段数据属于静态数据。怎么理解呢。
作者:李传奇编辑:李传奇出品:量子科技集团封面图片作者:patwhelen这个平安夜,马云未必“安全”,至少还不够安全。自从马云在金融论坛上激烈发言后,蚂蚁集团的上市就被叫停了。其实当时已经在释放一个信号,互联网、金融、房地产对其他行业的挤压效应不会被允许无限期地走下去。然后反垄断,打击金融资本,不加拓展地写进了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21年中央工作经济报告。
在此之前,蚂蚁集团已经陆续下架银行存款产品,下调年轻人的消费额度。今天我想讲讲最近这些关于阿里的事情。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应该考虑哪些事情和哪些方面。关于“二选一”1。所谓“二选一”,即“天猫或jd.com二选一”,具体来说,就是阿里巴巴要求“已在天猫商城开店的服装、家居等众多品牌商家,不得参与jd.com商城618、双11等促销活动,不得在jd.com商城开店,甚至不得在天猫商城一个平台开店。
11月5日晚间,阿里发布了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。第三季度阿里月活用户8.81亿,环比仅增长700万,远低于市场预测的2500万。全年活跃买家数7.57亿,环比增速也在降低。最近三个季度分别是1500万/1600万/1500万,这个数字之前也不少于2000万。三季度财报透露,阿里的“流量病”非常严重,追赶者拼多多的流量增速强劲。
“治愈流量病”迫在眉睫,阿里急需找到新的增量。但是,阿里的“流量病”并不太好治。中医的诊断讲究“望、听、问”,其实就是通过观察、询问、接触来分析病人的病情。我们也可以从阿里发展的背景、企业本身、获取流量的方式等方面来分析阿里的“流量病”。首先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已经消失,流量越来越贵。
3、“操作系统”之战:腾讯越不过阿里天王山?王如晨/文腾讯2020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展现了一幅完整的产业互联网图景,其开放的姿态、多样的场景、快速的垂直渗透,与以往不同。就连过去难以直接涉足的制造业数字化、与服务业协同等领域也开始呈现深度布局。一个具有2b气质的腾讯形象凸显出来。如果只看现场,腾讯2b似乎完全不如阿里巴巴集团。但一个细节透露出不一样的味道。在大会上,腾讯充斥着“中间平台、大脑、协作、2b基地”的字眼,在教育场景中,也跳出了“操作系统”。
这个很有“阿里味”呵呵。不仅仅是腾讯。最近几个月,“大中台”和“操作系统”这两个词在jd.com被频繁使用。尤其是冲刺科技创新板的jd.com,更是不遗余力,甚至喊出了“全球营销”。更多的中小同行甚至传统企业都在不断的抄袭和解释。问题来了:1。同质化的表达反映了什么信号?第二,腾讯的集体发言方式是否瓦解了阿里的话语体系?就同质化表达而言,单一信号反映一个整体发展趋势。那就是整个行业乃至社会都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。